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、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、传输、处理这些信息的网络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。
对网络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,对网络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、处置。
在数字化时代,网络系统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随着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,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。
网络攻击、数据泄露、网络犯罪等事件频繁发生,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。因此,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。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,等级保护工作总共分五个阶段,分别为:系统定级、系统备案、系统安全建设、系统等级测评、监管单位定期监督检查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按照保护的安全等级的重要程度,分为第一级、第二级、第三级、第四级、第五级等五个等级。其中第一级是最低等级,第五级是最高等级。一级保护对应的是最低等级的安全保护要求,二级保护对应的是中等级别的安全保护要求,三级和四级保护对应的是较高等级的安全保护要求,五级保护对应的是最高等级的安全保护要求。
不同等级的保护要求具有不同的保护强度和保护范围,等级越高,保护强度越大,保护范围越广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,履行相关的安全保护义务。第七十六条定义了网络运营者是指网络的所有者、管理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。
等级保护相关技术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,网络(个人与家庭网络除外)运营者必须按网络安全法开展等级保护工作。业务上云有多种情况,如在公有云、私有云、专有云等不同属性的云上,并采用IaaS、PaaS、SaaS、IDC托管等不同服务,虽然安全责任边界发生了变化,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责任不会转移。
业务在云上的系统可由系统所属单位向属地公安网安部门进行备案,与业务系统在云上的资源物理节点的地点无关。来源:公安部网安局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查看原文